人民日报发文:病人越治越多,国人养生预防意识淡薄
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,患者趋之若鹜,一号难求。然而,花教授却并不开心,他说:“我行医几十年,每天都在拼命看病。结果,病人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越治越多。作为一名医生,一点成就感都没有。”
古人云:上医治未病。意思是说,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,而是擅长防病的人。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,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,而病人却越来越多,这是医生的悲哀,也是医学的失败。
慢性病井喷,国人要成“东亚病夫”
专家预言,未来十几年,慢性病在中国将呈“井喷式”爆发,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,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“东亚病夫”。2010年,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%,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。因此,能否阻止慢性病“井喷式”发生,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。
治疗医学是在下游打捞垃圾;养生预防是在上游控制污染源头。治病是“亡羊补牢”,通过预防养生保健则是“未雨绸缪”。
我们的健康取决于我们自己,预防养生是时代必然的产物。我们不能把健康全寄托在医生手里,医生该切的切该换的换,钱花完了命也没了。从现在开始,身强力壮时就多关心自己的健康,人生如赛场,健康是你唯一的保障。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对自己的健康负责,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不是你的,唯有身体是自己的,健康才是安身立命之本。
保健养生,未病先预防,大病预防先去湿气,去除湿气,一身轻松
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,绝不能靠打针吃药,而要靠预防为主。只有病人越治越少,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,医学越来越有希望。
我们知道疾病不是不健康的极致,但没有病不等于健康,预防大于治疗,只治不防,越治越忙;只治不防,花钱心慌;只治不防,痛苦悲伤;这就是养生保健的意义。
在健康上消费根本算不上是消费,而是一种必须的人生投资。很多人的困扰或纠结,来自于背后价值观的缺失,他还未真正搞清楚健康到底属于人生中的那个范畴——是必须还是必要,是消费还是投资,是不可或缺,还是可有可无,能拖就拖?
医院的三句话让你倾家荡产:
你这病很严重
不过还能治
但是需要很多钱
银行的三句话让你雪上加霜:
我们真的很同情你
但规定就是这样的
交不了房贷,我们就得收回你的住房!
养生专家的三句话给您雪中送炭:
最好的医生是自己
最好医院是厨房
最好的药物是营养
很多人的健康都是毁在了错误的观念里,可以有很多人替你开车,替你赚钱,替你花钱,但没人替你生病。什么东西丢了都可以找回来,但有一件东西丢了,就永远找不回来,那就是命。
一个人走进手术室时,才发现有一本书没有读,那就“养生之道”。大多数的人,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积蓄,吃大量有副作用的西药,再多开几次刀,留下一大笔债务给家人,然后死去。
可悲的是,你养的医生也不管用,而最可悲的是,很多人连养医生的机会都没有,把积攒下来的钱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年都交给了医院。最后还是得很不甘心地上路。
这个世界上,95%以上的人是病死的。再有钱有势的人,就算他把整个医院买下来也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。
今天你健康,不代表明天你还健康,更不代表10年后你依然健康。所以,爱护自己就是减轻家人的负担。
无论你多会赚钱,当你生病进医院的时候,你会发现这时的钱就如同“草纸”,医院就如同“碎纸机”。钱是你一张一张挣来的,可到了医院就要一沓一沓的花出去。可怕吗?
有钱有健康叫资产,有钱无健康叫遗产。如果今天你不注重养生,明天注定养一堆医生。医生也不例外......
预防大病首先从祛湿气开始,中医讲:湿气是万病之源
湿气自测表及解说
1.早起恶心干呕,嗓子不利
解:慢性咽炎的典型症状,有炎有痛必有湿
2.食欲不振,吃一点就胃胀
解:脾胃虚弱,消化功能差,应调理脾胃
3.肠胃弱,消化不好
解:湿气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
4.面色晦暗,发黄,经常冒痘(胃火)
解:皮肤暗黄,可能是肝排毒不好,也有可能是营养吸收不好。
5.手脚冰凉
解:手脚冰凉,怕冷怕热,吹空调又难受,不吹又热,这是脾胃虚寒。
6.大便不成形,粘马桶,很难冲下去
解:肠道湿热
7.长期便秘,小便混浊
解:说明肠胃功能弱,蠕动慢,需要调理脾胃
8.早上起床晕沉,没精神,小腿肚子酸
解:湿邪困体
9.舌苔白厚且腻
解:舌苔厚是脾胃失运化,水湿内停的表现,厚而黄则是湿热,厚而白则是寒湿
10.虚胖身体发福,臃肿
解:有些人“胖而无力”,其实是有些水肿,意味着体内有湿,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,滞留在体细胞之间,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。同样是胖,有人中气足力气大,是“真胖”
11.爱出虚汗
解:出虚汗是脾虚,注意少吃生冷的,我们吃进去是凉的,出来是热的,都是脾的功劳,长期吃凉的,脾就容易虚
12.午后心口发闷
解:①胸口闷闷的不舒服,其实是湿邪阻遏气机的表现。脾胃、心肺功能都比较差。
②心口发闷是中医所说的肝郁气滞,需要养肝护肝。
③那是肺气虚的表现,脾气一虚,肺气先绝(脾气虚到一定程度,肺金失养,就容易出现短气,胸闷,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的感觉)
13.经常肚胀
解:脾胃不好,消化功能差,所以容易腹胀。
14.怕冷怕热
解:脾胃虚寒
15.妇女白带过多,阴部潮湿,骚痒
解:湿气下注,当身体出现妇科炎症,说明已经到达四级寒湿。
16.眼皮沉,有下眼袋
解:湿邪困体。下眼袋,是下眼睑浮肿。
17.面部长斑
解:熬夜伤肝,导致内分泌失衡,影响面部长痘,长斑等一系列的皮肤问题,养肝护肝必须重视。
18.脱发
解:肾气不足
19.觉得身体被束缚,懒得动弹
解:中医里讲“湿重如裹”,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。有些人明明身强体壮,就是感觉使不出劲、容易困倦、注意力难以集中,感觉被什么束缚着一样,这些很可能就是湿气严重的导致的。
20.爱食生冷
解:注意少吃生冷的,我们吃进去是凉的,出来是热的,都是脾的功劳,长期吃凉的,脾就容易虚
21.睡觉流口水
解:睡觉时流口水多与脾虚有关,脾虚后不能运化水液,致津液外泄而出现流口水。
22. 时常口苦
解:中医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湿热引起的,其中又包括肝胆湿热和胃热两种。肝胆湿热口苦,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。胃热产生的口苦,部分人肝胆没有炎症,但由于饮食不合理,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,也会引起口苦。
23、爱吃辣
过于偏爱辣味,易造成脏腑阴阳失调,产生疾病。肺气过盛辣味有发散、行气、活血等功能,吃多了容易使肺气过盛,耗伤气阴,导致免疫力降低而罹患感冒,出现咽喉干痛、两眼红赤、鼻腔烘热、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、流鼻血、牙痛等“上火”症状。湿热加重过食辛辣易加重体内湿热,表现为皮肤痤疮、血压升高、痔疮加重和鼻出血等。
重口味食物不易消化,容易造成肠胃闷胀、发炎。
24、脸上长痘,出油
湿气重,肠胃不好,肠道垃圾毒素运化不出来,反映出来是脸上冒痘。
25、湿疹
脾虚,湿气运化不出去,滞留体内,侵入五脏六腑及经络,渗入表皮就容易起湿疹。
美思康宸溪皇薏湿茶,你身边的祛湿专家,广药白云山专利。国货之光——央视光荣之路推荐
美思康宸美宸天膠、溪皇薏湿茶、漂亮小姐姐全国各地总经销商-熙佳手机微信995079019
扫下边二维码关心资询作用、养生常识、资询做代理